我自己08年开始做淘宝,最早是跑到南京珠江路数码批发市场附近,住在一个臭气熏天的集体求职宿舍里,身上只有600元生活费,借产品拍照上架,卖了再去拿货发货。
可能是因为有百度seo的基础,店铺很快地做起来,慢慢有了自己的团队,再后来就把远在山东老家的爸妈接到南京。爸妈是农村人,闲不住,要求帮我做点事,到我公司上班,我就把他们安排在仓库,负责商品入库的时候点数和签字。
我爸妈都没做过什么生意,不懂经营,但是我经常陪他们吃饭的时候,她们就会和我说:“儿子,你抽空还是要多找点新产品。你看,这边只要这个月仓库新产品多了,仓库每天的发货件数就会多了。”
通过这个事情,我想说的是:
即使是我爸妈这种完全不了解电商或者经营的人,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,把“发货量多少”和“上新产品”两件事情关联在一起。或许到现在,很多掌柜都可以认同一个观点:“产品为王”,但是往“产品为王”这个方向,你做了什么努力呢?
产品为王
曾经不少掌柜和我诉苦,说他们现在很迷茫,不知道往哪边使劲。一般这时候,我都会给他们这样的建议:拿出更多精力,用来找新品或者升级热销款,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错的方向。
从其他店铺的成功案例来看,我们会发现,基本上在某个类目里,某个店铺突然爆发起来,往往并不是整个店铺一下子爆发,而是某个产品突然热销。大部分时间,这个热销的单品不是某个一直在销售的单品,而是某个最近上新的新品。也就说,改变自己店铺命运的,给你新机会的,往往都会是新品。
当我们明白了上新的重要性,所以,我给自己公司的店长和运营安排了一个重要等级最高的任务:每周必须准备6个新品,周二晚上9点定时上架。而一旦有了这个任务,公司的运作就立刻从之前的无所事事,变的手忙脚乱。
周上新计划
周一
通过微信做上架新品的促销策略
周二
解决上架商品的初始销量
周三
整理近七日消费者搜索数据
周四
从数据里找到上新产品的方向
周五
联系供货商找到这些新品 寄样品
周六
确定并且准备上架商品的主图描述
周日
设置定时上架并进行全渠道的预热
在这个过程,需要店长、运营、采购、拍照、美工,微信专员等多个岗位协调配合。所以,以上新为运营主线,就可以全面调动起整个公司所有的岗位,逼着大家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,不然就会影响整个周“上新”任务的按时完成。
当然,有的掌柜听到这里,可能会心想,我们的类目或者行业,不太可能经常上新,因为太难去开发新品了。我们必须承认,“上新”这事确实对于绝大多数行业,都很难。
但是,要想提高销售额,改变现状,你就必须要进行挑战,举例:
iPhone手机,升级一个版本很难,但是每次新版本出来,都是苹果业绩提升的机会。从用户角度来看,如果iPhone x不出来,我觉得我的iPhone7挺好用的,但是新版本出来之后,我就会瞬间觉得我的手机过时了。
乔布斯曾经说过一句话:如果一个公司营销人打败产品人,这个公司就要走下坡路;而一旦产品人打败营销人,这个公司未来就可以期待。
其实,我们现实当中也可以看到,目前很多做的很好的淘宝店,更大概率的并不是因为老板是运营高手,而是因为老板全心身的投入在产品上。
其实每次说到这些的时候,我都担心看到这里的人心里满是不屑,觉得贾真在讲大道理。但是,从我做淘宝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,我又不得不说,不管你想不想听:关注产品真的比关注运营要重要太多,而关注产品的直接表现就是升级现有产品和寻找新产品,并且让整个团队都做这个事情。
到这里,如果你认可了我们的“上新主线”观点,在完成周上新任务的过程,我给大家个建议:尽量避免预测爆款。
避免预测爆款
我们在日常运营的时候,可能会发现,我们事先认为可能会卖好的商品,努力去推给顾客,可最后反馈一般;而我们事先不是特别看好的产品,反而最后卖的很好。
这是为什么呢?
原因是:我们就算刻意的去“站在用户的角度”看产品,也很难做到真的设身处地,最好的上新思路是:
先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去布局产品,然后通过微信渠道,用老客户完成产品的初始销量,接下来就像“海选”一样,让新品跑一个周的数据进行“赛马”,最后选择在赛马数据中表现比较好的产品,进行重点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