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六月,天猫宣布了旗舰店2.0升级计划,计划将围绕线上线下多场景运营、会员运营、粉丝运营、分人群精细化运营、自运营产品矩阵升级等多方面展开,从而大幅提升商家通过旗舰店运营消费者的能力和效率。今天商学星分享的这篇文章,希望能帮助大家有个清晰的认识。
01、天猫2.0从爆款竞争到全面战争
在天猫1.0时代、淘宝1.0时代,有一个规律,产品做的越好,在相同的规模和体量下,运营的技术越差,反之则运营技术水平越高。
事实上过去的10年中,我们都用运营的技术弥补产品和品牌的缺陷,因为提升运营技术相对比较简单,如果要提升产品、品牌、组织能力、运营效率、供应链等,这一套系统是很难的。
我们选择最容易做的事情,直接卖货,爆款才是硬道理,这是爆款为王的时代。但是,这个现状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,影响其改变的有三个因素:
1、用户消费升级,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;
2、天猫在流量增速下滑的阶段,希望每个用户的UV价值最大化;
3、传统品牌的觉醒,当原本功底扎实的传统品牌也掌握了运营技术之后,格局就发生了巨大变化,2018年双十一TOP10,淘品牌只占了3席。
我们需要深入的进行思考,除了环境发生变化之外,到底我们的商业模式有什么问题?
天猫2.0的战略定位是:天猫是品牌增长的主阵地,天猫现在有20万个品牌,而在去年只有15万个,短短9个月之内上涨了5万,未来可能全球有50万个品牌入驻天猫。
天猫变成了全球品牌的胜地,这意味着我们将来的对手不仅仅是国产品牌,还有可能是全球品牌,未来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。
02、怎么才能实现4万亿呢?
天猫新任总裁蒋凡提出一个目标,未来3年交易额要翻一倍,去年交易额2万多亿,3年之后实现4万亿GMV。那么如何实现4万亿呢?
1、新品
2018年天猫上总共发布了5000万件新品,当年新品销售额占比是31%,2016年新品的占比只有22%,两年时间将近增长10个点,未来新品的占比可能会越来越大。
天猫为什么要扶持新品?因为它要挖掘已有用户的UV价值,当流量红利下滑的时候,天猫要做的事情是让顾客买的更多,如果全是同质化的产品,大家没有购买欲望。
所以,天猫大力扶持新品目的是取代同质化的产品,未来没有创新能力的商家,可能得到的资源会越来越少。
2、新客
天猫所谓的新客,并不是希望市场下沉,跟拼多多抢流量,而是顾客渗透率。
比如,2018年购买美妆的用户只有2.4亿,未来3年购买美妆用户会增长到4个亿,对于美妆类目来说相当于增长了1.6亿用户,虽然对于整个天猫来说用户没有变,但是对于这个类目来说新客增长了,所以新客是来自于渗透。
3、新店。
天猫2.0的品牌旗舰店是为品牌服务的,去年已经出现年销售额20亿的超级大店,今年会出现年销售额超过40亿的大店。
这两年大家深刻的感受到大店越来越好做,腰部、腿部的小店越来越难做,因为天猫在转向,以前是以把流量打散为原则,防止一家独大,现在是品牌旗舰店能做多大就做多大。
对天猫来说不需要那么多商家,只要把每个品牌的旗舰店做好,天猫对外界的影响力就足够大了。
03、推荐算法原理
2018年双十一天猫的推荐流量首次超过了搜索流量,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我很震惊,因为我感觉到时代要变迁了,标志着推荐算法的时代、千人千面的时代即将真正来临。
推荐算法实际上是互联网的大势所趋,抖音是推荐流量,亚马逊推荐流量产生的销售额占比是30%,京东也在大力推荐人群标签,今日头条、抖音、快手、网易、腾讯、淘宝、天猫、新浪、优酷、亚马逊等都在使用人群标签和推荐算法进行流量分配。
推荐算法的原理其实不难,有一个词叫做精准投喂,就是根据所有用户的基本特征形成用户画像、用户标签,比如年龄、性别、消费层级、偏好、行为轨迹、浏览、收藏、加购、下单、支付、复购等等。
同样的,店铺也是根据产品、属性、类目、标题、风格、卖点、消费人群的叠加,形成了产品的标签,然后把产品精准的投喂给用户。这是相互打标的过程。
还有一个有趣的事:跨媒体推荐算法,比如你在京东上搜索东西,在抖音上会准确的给你推荐这个广告。而这又是怎么实现的呢?
有一个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投放机制,叫做城市化广告投放。比如你用手机号注册京东账号和抖音账号,京东发现信息匹配,是同一个用户,它就会买下抖音的广告位,把你需要的产品推过来。
所以,系统会通过不同途径,抓取我们所有人的信息,形成用户画像,进行精准投喂,这就是推荐算法的原理。